|
教育部为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 “双减”政策重拳出击, 教培机构转型亟待加速 在“双减”政策下,严肃整顿教培行业成为业界共识。各地方部门都在积极落地实施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比如,江苏省教育厅就曾明确下发通知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一律暂停;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也宣布,学科类培训机构暑期不允许开课…… 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各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今年暑假的学科辅导机构再也没有了往年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紧闭的大门,有的甚至直接宣布倒闭。即使是新东方、好未来这些已经上市的大型培训机构,也不得不面对股价大跌的现实。 除了线下课程外,疫情期间曾经一度大火的线上课程培训也明显呈现出收紧趋势,高途、瓜瓜龙教育、清北网校教育等多家线上机构都开始采取了“裁员”措施。部分机构的线上课程甚至已经出现停课现象。 校外培训行业在国内的市场上已经欣欣向荣了十几年的时间,“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其带来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那么,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校外学科类机构又该何去何从呢? 当前,一些机构已经率先做出了选择:转型。其中,最简单的转型方式是从学科类转向非学科类,比如语文转型做口才、书法、阅读等;数学转型研发编程、机器人等课程;英语转型向舞台剧表演、演说课等方面发展…… 但是,这种转型局限性较大,并不适合所有机构,而且这也并不是国家“双减”政策的初衷,那么,到底怎么转型才是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正确出路呢? 2 转型路在何方?教育部指明方向 对此,8月16日,教育部官网转发《经济日报》一篇名为“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子多”的文章,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指明了七个明确方向: 助力校内教育。当前教育技术创新与新业态、新模式融合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竞争提供、择优遴选”的机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尤其是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探索成果,应当将业务从面向学生转向面向学校,从服务校外转向服务校内,为校内提供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系统、教师作业批改系统、学情分析诊断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师生个性化匹配系统等。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为优质教育技术进入校园提供更多路径,发挥校外培训机构在科技赋能教育方面的优势,促进校内提升教学效率、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教育体验。 加强素质教育。校外培训要助力“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要真正从“唯分数论”转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压减学科类培训的课程数量和招生数量,减少同质化大班课,更多开展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培训,增加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占比。当前,一些学科类机构在转型素质教育进行业务范围变更登记时,行业审批与管理要求不明确。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实现行业归口管理,可将经验做法在全国推行。各地应促进现有校外培训机构由学科类培训向素质类培训转型,打通部门壁垒,开辟绿色通道。 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协同育人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最薄弱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建设仍拘泥于家长学校、家委会等传统形式,指导性、实效性、互动性欠缺。校外培训机构应发挥在学情分析和育儿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从培养优秀学子转向培养合格家长,从贩卖焦虑转向治愈焦虑。增加家庭教育指导板块和平台,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优势,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塑造良好家教家风。 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对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举办职业培训持积极鼓励与支持的态度。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当前,新经济发展、新业态涌现催生新职业、新专业产生,为新技能培训提供广阔空间。现有校外培训机构可利用在线教育的技术优势,除提供考试、留学等成人培训外,还可提供更多在线新型职业技能类培训。 服务终身教育。当前资本对教育的参与过多集中于K12阶段,政府部门应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成人终身学习。校外培训机构应将关注点从K12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助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成人终身学习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学习资源推介、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同伴推荐。 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当前乡村教育硬件条件明显改观,但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提升依然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头部企业通过“名师课堂”建设与应用,在促进乡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出现传统教师转变为在线课程助教后,从教积极性下降的问题。机构要研究在乡村教育振兴中,互联网课程与教师的角色分工问题,政府部门要鼓励支持校外培训机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扶智强师,开发与信息化硬件相适应的智能化学习平台和教师培训平台,在共享优质资源的同时增强课堂吸引力、增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增强乡村学生和教师的获得感。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目前一些在线教育企业,通过为国外学习者提供中文学习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打造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对外人文交流新窗口。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疫情影响为中国教育服务特别是在线教育行业提供的机遇,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培育教育服务业国际竞争优势,将在线教育作为促进科技人文交流的新途径,为世界教育变革贡献中国力量。 3 逆势突围,构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国家出台了政策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转型变革之路在所难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一些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其实是困难与机遇同在,出路就在前方,就看谁能够抢占先机,成功迈出第一步。 那么,方向明确了,到底应该如何入手?如此数量众多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全部转型进入上述领域,岂不是又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市场瞬间变成红海?校长们,你们的抓手型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政策出台前,环球时尚联盟美育研究所就联合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美育研究中心完成了《美育导师职业能力标准》等美育类国家团体标准的建设,并筹备了一系列美育专业课程,这些标准、课程和教育产品将成为教培校长们突围的重武器,而时代美育认证的权威赋能,更将成为机构转型和甩开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联系我们,明确方向、找到同盟,转危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