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培训行为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前提,教育部通过指导各地抓实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三项工作,持续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截至5月15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机构资质审查工作进展明显,各地已有10.8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其中10.03万家机构通过了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完成率达到92.52%,半月时间增长了5.86%。
二是培训收费行为不断规范,当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地方和机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使用覆盖率低、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等方面,家长反映强烈的收费未明码标价、未按标示价格收费、超时段收费、恶意涨价等问题明显减少。
三是预收费资金监管有序推进,各地已有9.5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达88%,半月时间新增长3%。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快推动各地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起底式核对工作,全面掌握机构底数,按照“一机构一档案”的原则,严格落实当地机构设置标准,推动从业人员资质、场所设施等培训条件合法合规。同时,建立健全非学科培训收费日常检查、抽查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培训收费价格规范管理工作,严防恶意涨价、严格预收费监管,切实保护广大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