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的高明之处,你真的看懂了吗?(上)近两年,“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众多教培人和家长焦虑。事实上,关于“减负”,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尝试的国家,美国、韩国、日本等众多国家都有过类似的探索。这里,美育君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的“宽松教育”。 日本是亚洲最早践行宽松教育的国家。1945年,在二战中惨败的日本,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恢复期的日本将目光对准了文化兴邦、科技兴国之路,大力发展教育,推出了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将校外教育推到了和学校教育同样的高度。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也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日本民众对于只认分数、“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满,在“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累”“应试教育正在摧毁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们需要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呼声下,1976年,日本对公立学校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政策,新一轮教育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降低教学大纲的标准、砍掉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全面贯彻“学校五日制”、公立中学按片区随机入学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实施,这一时期,日本的教育具体“宽松”到什么地步呢?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有一个很著名的梗,叫做“π=3”,也就是说,日本学生圆周率只需要背到3就可以了……
这一通操作下来,日本的孩子们是真的被彻底解放了,开始拥有大把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但是他们并没有如国家所希望的那样,把这些时间用来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技能,而是把减负“省”下的时间,更多的用到了打游戏、看动漫上。日本的教育水平就此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素质的下滑。 2013年,一部由山下敦弘执导的喜剧片《不求上进的玉子》在日本上映,主人公玉子在大学毕业后并未马上进入职场,而是整天宅在家里终日里无所事事,吃布丁、看漫画、玩游戏、睡懒觉,安心啃老。玉子就是宽松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的缩影,他们胸无大志,追求及时行乐,只关心自己,缺乏忍耐力和行动力……可以堪称是颓废界的王者,因此得名“平成废柴”。 美育君从小就喜欢看抗战片,剧中,日本军官战败后切腹自杀的场景一度让美育君感慨“这小日本虽然不是个东西,但还是有点血性的”。但,这种血性到了“平成废柴”这一代似乎也在逐步消失。
日本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街头采访,问日本年轻人是否愿意为国捐躯,结果得到的答案却是“日本这个国家,还不值得我们为它而死。”“要我们为它而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如果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另一件事则更能直观的反应出问题,那就是愿意去当兵的日本青年人数急剧下降,为了征兵,日本自卫队可谓花样百出,甚至一度将招募海报由血性十足的铁血男儿变成了“舰娘。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表示:日本变成了一个“低欲望社会”,进入了一个“胸无大志”的时代。
“宽松教育”施行四十年,引发了公立瘦弱,私营肥满;中产家庭教育辅导倍增;国民学力显著降低,生育率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后,日本人总算回过味来,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2016年5月,时任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的驰浩上月正式宣布宽松教育失败,日本将实行“去宽松教育”政策,这意味着,日本的教育改革一夜回到解放前。
如今,我国的“双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日两国相似的社会背景,使得日本“宽松教育”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能有人会说,日本的教训摆在这,为什么我们还要尝试呢?美育君认为,日本“宽松教育”的失败并不代表着“减负”教育的失败,更不能说明“减负”无用,我们不能因为邻居吃饭噎着了,就不再吃饭了吧。
那么,同样是减负,日本和中国有什么不同?这个,我们下期再说。 |